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探索多民族聚居山区特色扶贫开发之路

    信息发布者:秦壮壮
    2017-11-27 10:09:09   转载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话曾是贵州的一个写照,因为交通阻隔、信息闭塞,历史上贵州以贫瘠凋敝著称。贵州又是一个拥有“一棵树、一座楼、一瓶酒”的神奇地方,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会址、茅台酒,不知让多少人为此陶醉,心驰神往。

      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城镇化率35%,仅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这组让贵州人“如坐针毡”的数据表明,贵州仍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

      近日,就如何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加快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三化”兴“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赵克志。

      抢抓机遇加快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贫困问题突出。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达到152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6%。为此,国家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2012年初,国务院以2号文件的形式,在国家层面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贵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贵州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开发与加快区域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相结合,汇聚扶贫力量加快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

     国发2号文件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形势下推进扶贫开发,不能就扶贫抓扶贫,必须创新思路、统筹安排。总的考虑是:走出一条路子,咬定两步走目标,坚持三个方针,抓好四个结合。

      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多民族聚居山区省份特色扶贫开发路子。

      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比全国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与全国、西部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我们将按照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这个问题上,贵州不能拖全国的后腿。

      我们将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占比;坚持产业扶贫的方针,以“三化”兴“三农”,加快脱贫奔小康;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将切实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把扶贫开发与人口控制结合起来,将过高的人口出生率降下来;二是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生态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把扶贫开发与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把扶贫开发与推进“三化”同步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化、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整县推进。

      “十二五”期间,贵州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推进扶贫开发,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两步走发展目标,我们作了测算,到2015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万亿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到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着力”:一是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着力突破瓶颈制约。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城镇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城镇化。四是以“三化”兴“三农”,着力加快脱贫攻坚。

      五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六是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交通、教育仍然是制约我省发展的瓶颈因素。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将用两个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交通问题,用两代人的时间把教育搞上去。今年,我省将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500公里,70%以上的建制村可以通油路;铁路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民用航空体系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说到底要提高人的素质,基础在于发展教育。我省教育条件薄弱,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和学生食堂、职业学校等方面尤为突出,每年约有23万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我省将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突破工程,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四年时间完成攻坚。我们将新建一批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高中和职业学校,让更多孩子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去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基础上,今年在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5个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人吃午餐”。

      保地保粮粮经作物比例有大的调整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耕地资源稀缺,地力十分贫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填饱肚子,通过山地“找票子”,彻底改变“种地种到边、开荒开到天”、“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的局面,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贵州山多地少,地形复杂,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制约了贵州农业的发展。在保障贵州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如何突破“吃饭农业”的传统观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贵州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我省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基本能够自给。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加快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但要增加农民收入,单靠种粮食难以实现,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我们将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突破“吃饭农业”的传统思想,把尽可能多的土地用于发展经济作物。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充分利用垂直气候明显、生态保存良好的优势,做好“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加大山地、坡地开发力度,积极发展能够连片开发、规模生产和促农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在确保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十二五”将全省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从现在的60∶40调整为40∶60左右。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变种粮养畜为种草养畜,“十二五”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针对我省部分农村低保户存在的季节性缺粮问题,去年,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省建立了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为了应对去年特大旱灾给困难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今年我们对全省189万因灾缺粮农村低保对象和307万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受灾困难群众进行了冬春口粮救助。虽然去年粮食因灾减产21.2%,但农民的口粮都是有保障的。

      生态移民实现150万贫困农民大搬迁

      贵州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石漠化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高寒山区。这些地区耕地少、质量差,不少耕地是挂在陡坡上,夹在石缝里,土层只有几厘米左右,且被嶙峋乱石分割得零零碎碎。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特征。

      我们了解到,贵州有不少困难群众还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大山里,由于石漠化比较严重,留不住土,留不住水,群众生活很困难。如何让这部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目前,我省有35万户150万农村贫困人口散居在深山区、石山区,交通闭塞,条件艰苦,难以就地实现脱贫。如果为这些困难群众通路、通水、通电、盖好新房,即使花费大量资金,也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而且有可能进一步破坏生态。我们逆向思维,从今年开始,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力争用9年时间完成搬迁任务,这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这项工程,不是把农民从农村搬到农村,而是与城镇和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把搬迁出来的群众相对集中安置,建设移民安置型城镇,使农民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这不仅能够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而且对于加快我省城镇化具有积极作用。

      初步测算,搬迁150万山区群众,仅建设住房就需要投资180亿元;按照每平方公里小城镇和园区承载6000~8000人左右计算,需要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600~800亿元,加上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投资,总投资约需1000~1200亿元。虽然我省财力薄弱,但我们不等不靠,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一边干一边争取国家支持,能早一天是一天,让深山里的贫困群众搬出来,逐步脱贫致富。今年我们就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以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省财政安排支出8亿元,市、县配套4亿元,搬迁10万人。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我们将统筹考虑移民群众的长远生计,60岁以上的,通过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四五十岁缺乏劳动技能的,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青壮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在具体实施中,切实做到“四个坚持”、“五个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以向小城镇、产业园区搬迁为主;以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贫困农户搬迁为主;以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贫困群众搬迁为主;以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搬迁为主;以发挥市、县党委政府和矿山企业积极性、农民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相信,有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有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有了全省上下的奋发图强,贵州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