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科技兴农亟待走好“开头一公里”

    信息发布者:秦壮壮
    2017-11-27 10:58:31   转载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更加依靠科技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各界的普遍共识。但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种子获取、疫病防治等方面,当前基层农户和农技人员却面临普遍的难题和困惑,暴露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匮乏。专家认为,在重视农业科技推广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时,更应重视“开头一公里”问题,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原创力”。

      原创之困

      “甜叶菊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虽然我国种植了30年左右,但为了保证其功能不退化,我们基本上每两到三年都要从日本购买种子,每斤价格达到1000多元。”江苏省东台市东成甜叶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德成对半月谈记者说。

      甜叶菊是国内继甘蔗、甜菜后发展起来的第三糖源,产业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也蓬勃发展。杨德成所在的东台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这一特色产业,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甜叶菊生产和加工基地之一。

      杨德成牵头的合作社正常年份亩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虽然也自主研发了新品种,但存在“原产地”的缺憾。“如果拥有国内优质高产品种,将可以大幅降低留种和培育方面的投入。”杨德成说。

      半月谈记者注意到,不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地区,种植大户在选择栽培新品种时,倾向于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品种。这种生产现状不仅提高了购买种子的成本,在后期管理和经营销售方面也受到制约。

      多位农业专家介绍,当前,我国种植业发展有不少耐人寻味的现象。如温州蜜柑原生中国,其种子被日本人带到日本经过培育,成为优质品种后又被我国大量引进;猕猴桃的原产地也是中国,但目前大量栽培的猕猴桃却引自新西兰;中国至少有几十个苹果品种,如今栽培量巨大的却是来自日本的红富士……

      这样的现象不止存在于种植业。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出现的疫病多发、病情多变等现象已严重影响我国生猪产能稳定。不少养殖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反映,生猪疫情复杂化和部分新型疫病问题,与我国大量引进国外猪种有着较大关系,养殖户普遍觉得防控手段“力不从心”,一些地方仔猪从出生到出栏,要打10多次疫苗,即便如此还不能保证一定管用。

      江苏省畜牧总站站长朱满兴说,由于有着生长周期短、料肉比高等优势,国外猪种对养殖市场的冲击较大,市场上的商品猪主体是国外良种猪,也有少部分土猪和国外猪的杂交品种。

      记者查询数十个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猪场发现,这些种猪场几乎都主要繁育长白、大白、杜洛克这三种国外品种,众多扩繁场及规模育肥猪饲养场也以养殖国外品种杂交猪为主。

      相关资料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猪。据估计,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猪及与这三种国外品种再杂交的猪在市场上所占份额超过了90%。

      量大易、精深难

      相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虽然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但农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却是“量大易、精深难”。

      目前,我国已成为设施农业生产大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我国园艺设施面积已超过350万公顷,畜禽养殖业同样面广量大。设施农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效益最高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其前沿科技领域我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仅从园艺作物的研发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不够重视园艺作物的育种研发工作。”江苏省农委园艺处处长巫建华表示,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加大,江苏省在番茄、豇豆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育种能力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在种子资源的搜集、整理等领域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量资料显示,在生物技术、精确农业、节水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生产等世界性农业高科技领域,属于中国首创的几乎没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前沿技术研究在杂交水稻、抗虫棉等领域处于国际前列,但整体上与农业高新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研究纳入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农业竞争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农业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尚待加强。“如我国有数千年养猪历史,拥有大量优质遗传资源。但开发创新的前提是保护,而我国地方猪种保护工作和保护体系目前尚不健全。首先是要保护好,将来一旦基因流失后,创新新品种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甚至无从谈起,且不论赶超国外品种的性能,到时所有种源可能都将依赖国外市场。”朱满兴说。

      走好“开头一公里”

      “去年,通过省级认定不久的水稻新品种武运梗24号在我们合作社示范种植了100多亩,亩产高出50公斤,今年我们要全面推广,正在跟种子部门联系供应,二三月份就要签订合同。”江苏省兴化市双超鸭田稻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德剑说,作为种粮大户,必须重视引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前提是一定要有农民急需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江苏省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立昶表示,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增强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重视种业科技创新,特别是重视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使种子企业不仅成为种子市场的主体,还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增强技术储备,利用各种方法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重视引进、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因素。”陈立昶说。

      国家级太湖猪保种场、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雪根表示,目前,政府部门对生产、流通等方面支持较大,但对产品研发、加工及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不足,不利于企业形成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相关专家和基层人士普遍认为,在生猪养殖领域,过去大量引进国外品种,主要是解决猪肉消费需求上升和生产短缺的矛盾。如今,生猪品种选育应该更加重视种猪的抗病性,充分发挥地方品种母猪繁殖性能强的优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生猪产业质量和效益水平。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到,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力度,走好“开头一公里”,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原创力”,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