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北方天气越来越冷,农村大集上人却越来越多了。
农村老话讲:“吃肉不如喝汤,赶集不如串乡”。冬闲时节,正是农村人利用冬闲抓收入的好时候,每天跟着集日跑,去大集上摆摊做小买卖的农村人,陡然增加不少。
但阿兮赶集发现,农村人去集市上摆摊,也无非就是自家菜园长的蔬菜,地里种的五谷杂粮,养的鸡鸭鹅和蛋类,果园里的干鲜果品等,有些大集上火爆,不愁卖的小生意,却从不跟风,也算是奇怪的一种现象。
其实仔细想想,都是有原因的:
北方农村大集上,绝对少不了羊汤摊位。胶东农村人笃信“吃肉不如喝汤”的观念,讲进补,那是非羊肉汤不可。
而且农村人坚信,大集上开羊汤的人,那汤是老汤,用羊骨羊头羊肠等,大火熬煮出来的,喝了够味道,也更滋补。
每次赶集,羊汤摊都是最火爆的摊位之一。那次阿兮遇到个快九十岁的农村爷爷,每个集都去,就为了喝一碗羊肉汤。
羊汤虽然火爆,农民却没跟风抢生意的。估计与农村人认老手艺有关,很多开羊汤的老板,赶了三十多年农村大集了,手艺好,羊汤味正,又实惠。所到处,没不认识的,农民就认他,跟风与这样手艺人竞争,实在没有胜算。
炸面鱼这活儿,北方农村人都会,按说也是没什么门槛,可以加入竞争的。
可大集上转转,也是多少年,就那么几张面孔,几家独大,附近几个集市上,全是他们。附近农民都知道摊主一家的姓氏了,有时自己不去赶集,打发孩子去,直接说:“去集市北头老谁家买几个豆沙包,称两斤面鱼。”
有朋友可能会疑惑:“既然你们北方农村人,家家都会炸面鱼,为啥还到集市上买?”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炸面鱼需要耗费半锅油,自家吃,一次就炸那么点儿,耗费这么多油,农民会心疼。炸过东西的油,再炒菜吃,总不如新鲜的花生油口感好了。
卖年糕的小买卖,赶大集也是很好卖。北方人喜欢这口儿。尤其是秋季大黄米刚刚下来新的,尝鲜的也不少呢。
糕分两种,一种油炸后蘸糖吃,一种直接蒸好加白糖吃。年糕这东西,农家一年最多蒸一次,就是腊月二十三辞灶,送灶王爷上天述职,让他临走时吃了粘住嘴,少说人类在凡间的不好。
仔细看看,普通规模集市上,有一两个卖年糕的,已经很稳定了,农民们也不会跟风。
有一种菜贩子,就是跟着季节走,把脉城市农村人的需要,特别准确。
初冬时节,正是北方家家储存大葱、萝卜、白菜的时候,他们就直接从产地,拉来最新鲜,物美价廉的应季蔬菜,基本也是每个集市上,被围着抢购的生意。
他们以量取胜,讲的是薄利多销,其实每天早起晚归拉菜贩菜,也是特别不容易,挣得都是辛苦钱和信息准确的利润。
普通农村人,这方面真的没办法跟他们比,自然也就不敢跟风。
南方朋友可能郁闷了,咋买个桔子还要排队等着称,这么火爆?
物以稀为贵嘛,想想我们北方苹果到了你们当地,是不是也都成了稀罕物?不管多普通平常的农产品,在没有的地区,就是宝贝。
各集市上,开着车大批量卖南方当季水果的,买卖都火爆。可这种买卖,农民朋友也是模仿跟风不来,因为信息太不对称,农村人哪里懂那么多水果行情,更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又便宜又好吃的南方水果。